论文导读:兄弟姐妹6个亲人先后去世,家世败落,无力供其出国继续学业。1902年,胡汉民与陈融之妹陈淑子结婚,虽然有了家,可胡汉民还是想出国读书。为了筹措到日本留学的学费,胡汉民为人“操刀”(****考试)得到6000多两银子。 1902年5月,胡汉民告别新婚妻子,自费到日本留学。胡汉民到达日本后,进入了留学生聚集的弘文学校师范科学习。8
中专毕业论文http://www.dfholiday.com
一八”事变后,胡汉民坚决主张抗日,提出“只有攘外,才能安内”,并在国民党中提出反蒋抗日。1936年病故于广州。胡汉民从政之前曾来梧州当教师,从此与梧州人结下了深深的不解之缘。 来梧授课讲学 胡汉民从小能文能诗,13岁时写下种竹诗:“种竹北窗前,潇潇清香发。本以招凉风,反教蔽明月。”少年时期的胡汉民,已充分显示了他的过人才智。16岁时考取了当时广东的最高学府——学海堂,1901年又考上举人,成为当地有名的秀才。当时,广州的有钱人家纷纷送子女到日本留学,胡汉民也迫切希望能出国深造,可家里因父母及兄弟姐妹6个亲人先后去世,家世败落,无力供其出国继续学业。1902年,胡汉民与陈融之妹陈淑子结婚,虽然有了家,可胡汉民还是想出国读书。为了筹措到日本留学的学费,胡汉民为人“操刀”(****考试)得到6000多两银子。 1902年5月,胡汉民告别新婚妻子,自费到日本留学。胡汉民到达日本后,进入了留学生聚集的弘文学校师范科学习。8月初,因参加反对清驻日公使蔡钧迫害留学生的活动,愤而回国,这次留学仅仅3个月就结束了。 1903年,全国大兴办新学之风,梧州士绅严式镠获得官府支持,带头将传经书院所办的私塾改为梧州西学堂。为了解决师资缺乏的问题,严式镠到广州找校友帮忙推荐,当时在广州已小有名气的胡汉民刚回国,校友马上将他推荐给严式镠。胡汉民遂于1903年初来到梧州教书,任梧州西学堂总教习兼师范讲习所所长,主讲修身、国文等课。此时虽是晚清光绪末期,国学还是以经书、古文为主,但“西学东渐”已成风气,胡汉民教授的国文融入了许多西方科学与人文的思想,让学生耳目一新,极受学生欢迎。 胡汉民精瘦身材,带厚片眼镜,一副学究模样,但正是这个斯文人,在梧州掀起了一场大风波。胡汉民热情十足,每天讲课达****个小时;学堂的教材很少,他自编了大批历史讲义,把一些革命历史编进去,其间也经常为学生讲民族革命的重要性,受到他的启发,学校学风骤变。 胡汉民在梧州还倡导了一个大胆的举动,允许学生在节日时穿着西服祭拜孔夫子,说只要心有诚意,可以不拘小节;班上还允许男女学生同班听讲,废跪拜之礼。这样一来,保守派大惊失色,他们以“败俗伤风,渎男女之防”为理由,控告到官府。但当时的知府庄蕴宽是个开明人士,没有为难胡汉民,为了平息风波,他还特意设宴请主要原告到家中,极力排解矛盾。 辞职引发“学潮” 1904年2月,清光绪年间的国子监生陆宠廷(容县人),到梧州创办广西第一所私立国民学堂(容县当时为梧州府所辖)。陆宠廷专程到梧州西学堂请胡汉民到国民学堂当首席教员。胡汉民非常喜欢梧州国民学堂里聚集的那一群有新思维的知识分子,他很快便离开西学堂到国民学堂上课。 国民学堂的教师们很快和胡汉民交上了朋友。授课之余,胡汉民和国民学堂的教师们经常“品茗谈国事,煮酒论英雄”,常常一谈就是通宵。梧州国民学堂的校长陈协五,教师黄宏宪、刘崛、蒙经、陈黄蒙、陈昱浦、封高万、林用聊、黄如衡等,后来离开梧州国民学堂,跟着胡汉民到日本留学,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。 胡汉民是梧州国民学堂里最受欢迎的老师。他授课讲学,积极宣传革命思想,要求学生明白读书的道理,教导学生要读好书,要先学做人,要做一个正直的人,一个有民族气节、民族精神的人。在胡汉民的引导下,梧州国民学堂办成了反清志士的学堂和革命的摇篮。 梧州国民学堂学风的变化很快让人们刮目相看。当时一个名叫侯岸(音译)的英国人,无故辱殴梧州旧军某军官的一名卫兵,但该军官不敢过问。此事引起梧州学生群情激愤,联名写信给驻梧州的英国领事,对其施加压力。结果侯岸不得不赔礼谢罪,学生们的勇气和能量令新任知府程道源大为震惊。 程道源绝不忍受这样的“下马威”。同时,当地乡绅因为传经学院被“充公”,改成了梧州西学堂,失去了操控的权力,也趁机落井下石上书知府,猛烈抨击胡汉民“整天宣传革命,视圣经贤传为‘陈词滥调’”。因为官绅的反对,程道源要胡汉民离职,胡汉民在梧州国民学堂教书不到半年就愤而辞职,离梧返粤。 胡汉民的辞职带来了一个几乎失控的后果,梧州西学堂、梧州国民学堂学生全体罢课,10多名学生代表搭船下广州,到学务处据理力争,状告程道源。学务处是大兴学堂时由两广总督府设立的机构,用来督办广西、广东各地开设的新式学堂。因为胡汉民辞职而引发梧州国民学堂学生的罢课“学潮”,大有燎原之势。当时的两广总督岑春煊为顺应民意,不想把事情闹大,就给程道源一个记大过的处分,并责令学务处认真处理这一事件。学务处让学生请胡汉民复职,把胡汉民请回梧州。学生们说:“请回胡老师可以,但要先罢免程道源。”这一条件,学务处自然无法答应,于是不少学生干脆退学,以激烈的方式表明态度。胡汉民的辞职,让梧州的官员无法****。 胡汉民当初来梧州教书与梧州人结下了缘,胡汉民要离开梧州的时候,却真舍不得在梧州结识的一帮有学识、有志气的好朋友。 促成“留日风潮” 1904年下半年,两广总督岑春煊遵照清廷旨意,下令藩司在广州选考留日学生。胡汉民得此消息后,马上将这一喜讯告诉在梧州的陆宠廷,陆宠廷立即带上在梧州国民学堂读书的儿子陆涉川、侄儿陆更存,以及一批容县在读的学生到广州去考试,结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,他们全都被录取了。此后,梧州国民学堂中的校长陈协五,教师刘崛、黄宏宪、蒙经等和一批学生踏上了到日本留学的征程。在当年,梧州府到日本留学的学生是广西最多的,仅梧州府管辖下的容县,就有70多个青年学生到日本留学。梧州府的“留日风潮”,与胡汉民和陆宠廷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。 1904年冬,胡汉民以广东省官费生的身份再度赴日留学,入法政大学速成班学习。在法政大学,胡汉民系统全面地学习、接受了资产阶级的政治、经济、法律、****道德等思想理论,确立了资产阶级世界观,由一个清朝举人转变为资产阶级革命者。 1905年8月20日,中国同盟会在****正式成立。胡汉民加入同盟会后,被推选为本部评议员,后任秘书。梧州府到日本的留学生在胡汉民的介绍下,纷纷加入中国同盟会。梧州国民学堂的教师刘崛,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国同盟会广西分会会长,在刘崛的积极努力下,1906至1907年,旅日的广西籍同盟会员,由10多人发展到120多人。 胡汉民一生与文字宣传有缘,注重办报办刊。1905年11月,胡汉民被孙中山委派主持《民报》的编辑工作。《民报》是中国同盟会在日本办的机关报。《民报》创刊时,孙中山在《民报发刊词》中,第一次将同盟会的16字政纲概括为民族、民权、民生“三大主义”,即三****义。《民报》是胡汉民施展政治报负的舞台,他以“汉民”(意为“汉族之民”)这一具反抗意味的笔名著文,共发表23篇反清文章,一举成名。胡汉民在日本办《民报》,也动员刘崛和陆涉川利用办报办刊,做好广西的反清宣传工作。在胡汉民的帮助下,刘崛和陆涉川在日本创办了广西第一个革命刊物——《粤西》月刊。 胡汉民